陈勋儒:云茶产业要做到“极致、极好与极强”

陈勋儒:云茶产业要做到“极致、极好与极强”

3阅读 2022-07-13 08:27 行业

古树、名山是云茶独具的特色,是历史遗存的宝贵资源,应该将其做到极致,现代茶园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几十年全省人民共同奋斗成果,是云南茶产业的主体,应该将其做到极好。主体极好,特色极致,产业才能实现极强。

云南省茶产业流通协会创会会长陈勋儒近日在云南省大理市举行的下关沱茶创制12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云茶产业要稳固达成千亿产值的目标,要做到“极致、极好与极强”。

陈勋儒在下关沱茶创制120周年庆祝大会上致辞下关沱茶厂供图

陈勋儒说,云茶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具有坚实的基础,2021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已达740万亩,干毛茶产量已达49万吨。这个产业基础由几百万亩现代茶园及几十万亩古树名山茶园所构成。古树、名山、小产区是云茶独具的特色,是历史遗存的宝贵资源,应该将其做到极致,现代茶园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几十年全省人民共同奋斗成果,是云南茶产业的主体,应该将其做到极好。主体极好,特色极致,产业才能实现极强。

陈勋儒指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部分云茶爱好者对古树、名山、小产区茶产品的追捧,导致了外界认为云南茶只有古树、名山茶才是好茶,现代茶园产品都不是好茶的倾向,甚至出现有的企业产品都是古树、名山产品的乱局,导致现代茶园、生态茶园、绿色茶园、有机茶园夏季放弃采摘,产品滞销的情况;有些茶农在现代茶园中挖除部分茶树,将留下茶树放养,让现代茶园成为不管理,少管理的放荒茶园,长此以往,全省茶园面积和产量将受影响,这与农业现代化方向相悖,必然会造成茶产业主体难以做大做强。要明确古树名山茶是云南特有,应该将其做到极致,让高端消费群体买到到真正的古树名山茶,但更要把生态茶园、绿色茶园、有机茶园做好,让喜欢云茶的人都能喝到好茶,喝到生态茶、绿色茶、有机茶和放心茶。

为此,陈勋儒提出,云茶产业要处理好现代茶园茶产品与古树茶产品的关系、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关系、品饮与收藏的关系以及茶文化与茶产业融合发展的关系。陈勋儒说,生态、绿色、有机茶园建设是建基于云南优良的自然生态。至2021年,全省认证的有机茶园面积已达105万余万亩,认证的有机产品1000多个,认证的有机茶产量8万余吨;绿色茶园认证面积54.7万亩,认证绿色食品500多个,产量近8万吨;但全省毛茶平均价每公斤仅39.8元,普洱茶平均价每公斤仅139元,滇红仅61.5元,绿茶仅36元,这与生态、绿色、有机茶产品价值相去甚远。达标优质茶未能优价,这与营销推广缺位有密切关系。尤其是传统拼配技术与有机、生态结合使产品品质更佳,但这些高品质产品市场仍然冷清,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古树名山茶物以稀为贵,但因其数量少,价位高,不可能满足全部饮茶人的需求。就世界各产茶国包括中国的实际而言,都是以现代茶园为主,茶产品都是以现代茶园鲜叶加工而成,共同注重的是食品安全指标的要求,同时大力提高宣传营销力度。

要处理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关系。目前我们正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扩大内需是其应有的支撑,这对指导茶产业发展尤其重要。云茶产业在国内市场还有广阔的空间,就消费区域而言,东北、华北、华中潜力很大,消费群体而言,增加人均消费量也有余地。促进消费要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同时要下大力气恢复、巩固、扩大国际市场,要特别注重绿色、有机茶产品出口,品种上要突出红茶的出口优势,稳步推动普洱茶出口。促进云茶产业形成以内为主,内外互促的新发展格局。

要处理好品饮与收藏的关系。普洱茶不仅仅是一种健康饮品,其陈化生香的特性也是极好的收藏品。在茶产业产能呈现过剩走势的今天,品饮得到健康应是人们的首选,专业的收藏得岁月的洗礼,再投放市场应是少数专业人士的责任。云南七百多万亩茶生长在生物多样性的环境里,加之其大叶种的特性,既可以满足人们的品饮,也可以满足人们的收藏。喝了终究是现实的、自己的,收藏的也会获得意外的惊喜和收获,生产、收藏和品饮联动起来,整个茶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要处理好茶文化与茶产业融合发展的关系。云南是茶树的故乡,生活在这里的各民族利用茶有悠久漫长的历史,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以及各民族利用茶的传统工艺,构成了云南特有的普洱茶、滇红、滇绿等优质茶产品,云南茶区汇聚了灿烂的古滇文化、丰富多样的民族风情、绚丽迷人的高原风光以及极富哲理的民族文化。因此,云南茶产业具有做好“茶+文化+旅游+茶游学+康养”大文章的潜力,要发掘民族、民俗、民风,借助茶山的多元文化体系,将茶区建设成集观光、休闲、体验、养生为一体的融合发展园地,具有广阔的前景。

陈勋儒最后强调,要强化评价检测溯源,确保茶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构建云茶质量安全溯源体系,提高云茶质量安全“公信力”,致力云茶质量安全、质量保荐,传递信任,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品饮舒心,真正做到“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经过相关单位的努力,目前,《茶叶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标准》、《普洱茶质量安全追溯实施标准》、《晒青毛茶标准样》等相关标准陆续出台,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要继续强化质量保荐溯源服务,帮助企业建立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全方位提升质量管理控制水平,为企业品牌价值赋能。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国家级非遗潮州工夫茶艺扎根大草原

下一页:“蒙顶甘露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